当前位置:首页 > 帝王将相 > 正文

帝王将相鲁迅

  1. “鲁迅是把国民的劣根性剖析的相当彻底的人,还被称为民族的脊梁”,对此你怎么看?
  2. 怎么看鲁迅说“二十四史,二十四姓家谱而已”?

鲁迅是把国民劣根性剖析的相当彻底的人,还被称为民族的脊梁”,对此你怎么看?

鲁迅先生成功塑造了三位中国标签式的人物:阿Q、祥林嫂、孔乙己,同时深刻剖析了国民的劣根性。柏杨也指出国人死不认错的特性,易中天也分析出国人爱面子盲目自尊的性格,等等。构成国民劣根的全部。国家可现代化,国民素质也需要现代化,国人需要从劣根文化中拔出双腿,走入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健身跑道。

鲁迅说的是实话,他直接戳到了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痛点。其实是应该把他的东西保留下来,以此警醒世人的。但是人最怕听到实话,特别是鲁迅所说的旧社会的实话,现在还在,所以更害怕。

鲁迅没有办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,但是能够觉醒就不易。就像一堆人躺在屎里,突然有一个人觉醒,说咱们不能躺在屎里。这就很不容易了。

帝王将相鲁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去叫醒中国人的灵魂,才有了后面中国人的改变。

“鲁迅是把国民的劣根性剖析的相当彻底的人,还被称为民族的脊梁”。鲁迅原名周树人,浙江绍兴人,是中国近代史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,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。毛泽东主席是这样评价鲁迅的: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国文学的方向。诚然,我们也曾熟读过鲁迅先生的《呐喊》、《三味书屋》,其代表人物阿Q、孔乙己在鲁迅先生笔下刻画得维妙维肖,亦通过这两个人物“腋下总藏着一个小小的自我”把当时环境下的国民劣根性剖析得相当彻底,即使到了今天,国民的劣根性还是值得警惕(如最近网上曝光的河南倒赔小偷300元的偷瓜贼案件、四川的开豪车***的派出所所长夫人、还有开面包车醉驾栽赃警察***,家属亲友群起攻之的等等枉法、违法***);所有这些“腋下总藏着小小的自我”倒逼国家层面的法制的健全、精神文明的建设还任重道远。由此来讲:鲁迅先生对国民的了解是深入骨髓的,是针针见血的,无愧于呐喊中华民族觉醒的脊梁!???

鲁迅,像周恩来一样,从小为国家立志。青年,像国父孙中山(弃医从政)一样,为国家弃医从文。


帝王将相鲁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鲁迅学医的原因。鲁迅小时候,经常到药铺给他的父亲抓药,后来父亲的病也没治好。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,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。1902年,他东渡日本,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,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。他之选择学医,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,改善被讥为“东亚病夫”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。

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。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。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,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。在日本,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,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。在他们的眼睛里,凡是中国人都是“低能儿”,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。有一次,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,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***,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,一群中国人却伸长脖子,在旁边挣着看热闹。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。这时他已经认识到,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。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,首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,而善于改变国民的精神的,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。于是鲁迅弃医从文。

之后,鲁迅发表了一系列剖析国民的劣根性的作品。他在作品中,淋漓尽致地、全方位地把国民的劣根性展现在国人面前。

帝王将相鲁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最核心的劣根性是奴性。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后,国民性最可怕的是奴性。例如《祝福》中的祥林嫂,《故乡》中的闰土。他们自觉地维护奴隶地位。

麻木愚昧也是国民的劣根性之一。鲁迅作品中的人物,对身受压迫,忍气吞声,逆来顺受;对他人痛苦视而不见,无动于衷。在生活中,因循守旧,盲从迷信,反对改变,反对新事物。如《孔乙己》中的掌柜以及看客们。

妄自尊大也是国民的劣根性之一。夸耀过去,幻想未来,自以为是,抱残守缺等等。如《阿Q正传》中的阿Q。

这不是鲁迅无意义的丑化中国人,更不是把中国人的劣根性进行无意义的展示,而是借以惊醒沉睡的国人,看看自己身上的劣根性加以改正,这样的中国才有前途。

鲁迅是思想界的革命家,他用自己善长的武器进行革命,永远走在革命的前头,所以他是民族的“脊梁”!

鲁迅是真正的民族魂,当时要冒天下之大不韪,横眉冷对千夫指,腑首甘当孺子牛真正的勇士!

但有一个比鲁迅支厉害的人物叫福泽谕吉,成功的甩掉腐儒文化包袱,让日本人和西方一样的科学精神,让日本脱亚入欧高度文明,成为高度发达国家,为了纪念福泽谕吉,所以,把他的相片印在日元上。


怎么看鲁迅说“二十四史,二十四姓家谱而已”?

这个问题有趣。能否回答清楚,首先要明白两个基本概念:二十四史、家谱。二十四史,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,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,故又称“正史”。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(约前2550年),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从司马迁的《史记》到清朝张廷玉的《明史》,计3213卷,约4000万字,用统一的有本纪、列传的纪传体编写。;家谱,又称族谱、宗谱等。是一种以表谱形式,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。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、人物为中心,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、年表等演变而来。由此可知,在文章格式上,二十四史和家谱的确有内在关系。

其次,鲁迅为什么要这样说。作为一个学者,鲁迅说这句话说的内行,但是又能让人明显感觉出哪点不对。所谓的不对,就是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,不是家谱,不同的概念。那么,学富五车的鲁迅非得要这么说,肯定不是酒后胡言,而是在批判。表象上,是批判书写历史史官单一地从帝王的角度记载着国家的兴亡,实质上确实在批判封建的社会制度。你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家来治理,社会各业百姓如何的能够各得其所。

最后,指出中国历史社会的弊病,引发全社会的反思,寻求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,才是这个观点的真正目的。正因为如此,鲁迅被冠以“无产阶级先锋战士”,名正实归。

其实这句话是梁启超在《中国史界革命案》里说的,见《梁启超文集》:中国之旧史。后来有人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了一篇《鲁迅的后园》,里面提到鲁迅说这句话的。这篇文章曾进入过学生课文,影响远大,所以就被认定是鲁迅说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