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人物 > 正文

易经历史人物

  1. 《易经》里的管仲,你知道多少?

易经》里的管仲,你知道多少?

一般的共识,伏羲出河书、洛书,成八卦,后又成连山易、归藏易,周文王演绎六十四卦,文王写卦辞,周公写爻辞,孔子儒家***写十翼。

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周易》是《管子》,“周易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管子》。

《管子》一书成书于公元前645前,应该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本解读《易经》的书。

易经历史人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管仲,名夷吾,曾执掌齐国政事,齐恒公的霸业能够得以成功,大都得力于管仲的计谋。

在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之时,能使齐国富国强兵,而且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,所以深得民心。

但据我所学易经中没有管仲的作品。

易经历史人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管仲(约公元前723年-公元前645年),姬姓,管氏,名夷吾,字仲,谥敬,世人尊称为管子,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,颍上人(今安徽颍上) ,周穆王的后代。是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军事家。被誉为"法家先驱"、"圣人之师"、"华夏文明的保护者"、"华夏第一相"。

管仲去世后,葬于山东省临淄(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北山西村)牛山北麓,这就是著名的管仲墓。

管仲纪念馆以管仲墓为依托,以《管子》思想为基础,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,通过多种艺术手段,在展现天下第一相辉煌一生的同时,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《管子》思想并综合展示宰相文化历代名相对社会的贡献,该馆于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。

易经历史人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扩展资料:

管仲相齐40年,辅佐齐桓公内行改革,治军抚民,富国强兵;外平天下,尊王攘夷,存亡继绝;建立了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的大业,使齐国成为春秋五覇之首。然而,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是他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——管子学。

管仲提出:“仓廪实则知礼节,衣食足则知荣辱。”执政者只有使人民得到温饱,才能人民知道礼义荣辱。他还提出:“礼、义、廉、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”把“廉”的问题列为治国之纲。这在中国廉政思想史上是第一个,是管仲的一大贡献。


管仲在齐国为相的几十年间,在引导齐国富国强兵的同时,还大力推行廉政,使齐国很快成了东周列国中公认的霸主。

即使是对管仲有看法的孔子也不得不承认:“桓公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,管仲之力也。”他所提出的“仓廪实则知礼节,衣食足则知荣辱”的观点,既指明了物质文明对于精神文明的作用,也指明了富以养廉的道理,对后来历朝的养廉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
谢邀!《易经》里的管仲,据记载:在九二不克讼,归而逋,其邑人三百户,无眚。这是《易经.讼卦》的第二爻。大概说的是“管仲义夺伯氏邑”的故事,也是成语“没齿无怨”的来源。

关于这个故事,后人评论说,管仲为民作主,剥夺丁伯偃对骈邑的封号,将骈邑三百户人家收归了国有。

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享有“圣人之师”和“华夏第一相”的称号。

管仲是第一个用文字解释易数、易理的人,据说其长辈在《易经》时代,就研究了易学。管仲是读懂“易”的人,并用“易”解释了世界万物。因此就产生了《管子》这样伟大的著作和伟大的思想!